English

实践“三个代表”是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

——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东北三省党的建设和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体会
2000-10-13 来源:光明日报 王宗璋 我有话说

内容提要

贯彻“三个代表”重在实践和落实,抓好落实的重中之重,就是按照江总书记在东北三省党的建设和“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的要求,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突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条主线,牢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造福于人民这一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旨,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更好地担负起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实践和落实“三个代表”,必须着眼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力争在战略规划、战略重点、战略举措上求突破,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世纪之初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落实和实践“三个代表”,最终要体现在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体现在为人民办实事上,察民情,顺民意,得民心,用心心相印,换取万众一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把加快经济发展、造福于人民变为自己的迫切愿望和自觉行动。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反复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在实践和落实,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用“三个代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去。狠抓落实,要作为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抓好落实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按照江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提出的要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突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条经济发展的主线,牢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造福于人民这一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实践“三个代表”必须把握主题、明确定位

落实“三个代表”,必须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从本质上、整体上科学把握“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联系,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着眼大局,把握主题,抓住根本,明确定位,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1.着眼全局、结合实际是落实“三个代表”的立足点

世纪之交,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就国际环境而言,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在继续,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在经济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既为我们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就国内环境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们要解决的难题很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面向新世纪,我们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集聚全国的力量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全党保持高度的思想一致、行动一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在处理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与国家全面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上面临着新的课题和考验。我们要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既有利于局部的利益和发展,又有利于国家全局的利益和发展。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实现党和国家全局利益的保证,也是做好地方和部门工作的前提。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增强全局观念,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坚决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坚决维护全党的坚强团结,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中统一。落实“三个代表”,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要求,特别是要紧密结合自己所在地区、所在部门的实际,科学地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大局,妥善处理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工作部署切实落到实处。

2.加快发展、造福人民是落实“三个代表”的根本点

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这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和基础。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我们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只有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强大的物质文化基础。因此,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如果经济发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难以提高。……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江总书记也指出,“进入新世纪,发展要有新思路,发展是硬道理,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落实“三个代表”,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题。如果生产力不发展,经济建设上不去,综合国力得不到提高,就难以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难以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难以抵御外敌入侵,也难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必须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握关键、开拓进取是落实“三个代表”的着力点

“三个代表”的论断,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巨大的实践意义。为了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迫切需要我们党始终一贯地履行“三个代表”的历史使命。实践“三个代表”,不仅要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党总体实践与发展趋势上,而且还要体现在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上。把加快发展、造福人民这个根本点落实在开拓创新的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抓住关键,确定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总体工作思路。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们在对比分析中看到,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与我们的经济基础、人口素质和科技实力相比还有较大反差,特别是与全国同类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逐渐拉大。1998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2位,比1997年后移1位;经济增长速度居第13位,比1997年后移2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6年以来一直列末位。不仅如此,一些关系经济发展后劲和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指标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委、市政府在冷静分析现实矛盾,清醒认识现实差距,深刻反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总体要求和目标,集中解决和突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努力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全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全市党员干部树立了忧患意识,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人民群众备受鼓舞,精神振奋,形成了万众一心,开拓进取的可喜局面,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实践“三个代表”必须突出主线、力求突破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新世纪之初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明确重点,大胆创新,力争在战略规划、战略重点、战略举措上求突破。

1.落实“三个代表”要善于在战略规划上求突破

今后五年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从战略上谋划好发展蓝图,对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就必须善于从战略上谋划好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就哈尔滨而言,就要本着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的原则,在全面总结哈尔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认真分析面向新世纪、迎接知识经济及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立足产业、资源、科技、人才、地缘等优势,深入研究和论证哈尔滨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哈尔滨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为实现新世纪的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2.落实“三个代表”要勇于在战略重点上求突破

突出主线力求突破,只有明确战略重点,才能确定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才能抓住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影响和带动全局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其它矛盾的解决,促进经济发展。工业经济是哈尔滨经济的核心,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又是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在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的前提下,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切实加快工业发展,特别是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努力形成工业发展的新态势,既符合哈尔滨的市情,也反映了跨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从哈尔滨的实际出发,按照“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的要求,把“工业强市”作为战略重点,把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这是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作出的符合我市实际的正确选择。从现状上看,工业经济是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十分雄厚,产业基础好,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差距上看,工业经济发展滞后是制约哈尔滨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哈尔滨工业在15个副省级城市相比中,发展差距是最大的,成为哈尔滨位次后移的主要原因,要缩短差距,就必须着力发展工业经济。从发展上看,工业经济是牵动经济全面发展的龙头,它可以促进和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我们确定的“工业强市”的战略重点是符合哈尔滨实际的正确选择。一年多来,我们通过抓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搞活流通,以及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如增加工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开发风险基金等,初步解决了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使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去年三、四季度分别增长12.7%和18%,今年1-8月份,哈尔滨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增加值183.5亿元,同比增长16.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完成总产值644.3亿元,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8.3亿元,增长19.4%。哈尔滨市工业生产持续17个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现了十几年来久盼的“亮点”。上半年,国有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全市经济增长12%,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工业产值184.8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达22.9个百分点。

3.落实“三个代表”要敢于在战略举措上求突破

战略重点的突破,需要切合实际的战略举措做保证。是否能提出恰如其分、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直接影响完成战略重点和实现战略规划的质量和进程。因此,要突出主线、力求突破,就必须围绕战略重点,准确分析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谋划战略举措,并要敢于创新突破,制定超常规的战略举措。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动向。我们把哈尔滨经济发展放在世界经济的大背景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下加以考察。在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多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体制和结构的矛盾。传统的经济体制缺乏活力,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导致发展困难,缺乏后劲。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通过体制创新增强活力,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发展,增加后劲。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通过科技长入经济,可以支持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开放是提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迫切要求,通过对外开放既可以增加活力,支持体制创新,又可以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城市形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品位,通过重塑城市形象,对外可以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内可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哈尔滨市委按照“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的战略重点,明确提出了把实施体制创新、结构优化、科技先导、开放牵动、城市形象“五个工程”做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年来,全市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干部群众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实践表明,“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突出“工业强市”战略重点,推进“五个工程”的战略举措,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了哈尔滨的实际,抓住了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体现了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收到了显著成效。一是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同期最高增幅。二是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实施了以大项目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城市形象”工程,前所未有的大拆除、大建设,使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得到了全市人民的拥护和响应,一个“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氛围正在形成。三是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初步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局面。

实践“三个代表”必须牢记主旨、一心为民

江泽民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明确指出,“三个代表”的要求,最终要体现在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身上,这是对我们工作成效的最终检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把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落实“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努力做到牢记主旨,一心为民。通过“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实践和具体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1.群众路线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基础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哈尔滨市委提出的“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就是强调哈尔滨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加快经济发展、为人民办实事变成自己的迫切愿望和自觉行动。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任务要依靠群众去完成,经验要依靠群众去积累,新事物要依靠群众去创造,困难也要依靠群众才能克服”。因此,落实“三个代表”必须以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为基础。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落实“三个代表”的根本工作路线。落实“三个代表”,就要把一切为群众与一切依靠群众有机地结合起来,眼睛向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愿望,倾听群众呼声,并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从他们的智慧中吸收营养,从他们的实践中汲取力量,把蕴藏在他们之中的无限创造力转化成为我们的事业努力奋斗的自觉行动。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是否把“三个代表”真正落到了实处,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判定。江泽民总书记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让人民群众来裁决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为人民办实事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关键

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深入思考如何当好“三个代表”这一重大问题,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答案。哈尔滨市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落实“三个代表”的根本是“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关键要“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群众的贴心人。这是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的坚实基础。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察民情,顺民意,得民心,才能以心换心,心心相印,上下一心,才能凝聚党心,凝聚民心,万众一心,才能用“一心一意”换“千方百计”,团结和带领群众,同舟共济,攻坚克难,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奋斗。

察民情是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重要前提。治国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而已。察民情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增进同群众感情的有效方法,是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基础,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凝聚人心的有效途径。察民情,就是要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就是要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做到心中有一本清楚的群众疾苦账。把群众反映强烈,上下关注的难点问题以及最急需、最困难的事情逐一解决好。我们通过“市政110”和“市长热线电话”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农民负担过重等问题,认真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高于一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顺民意是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客观要求。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民心顺了,就会一顺百顺,一兴百兴。我们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关键在于民意所向。顺民意,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抓起,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地办一些群众急需办的事情。今年,哈尔滨市为了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整洁、清新的生活环境,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投巨资实施了“城市形象工程”;为了让老城区人民尽快改善居住条件,我们进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拆迁改造,仅道外区就投资31.3亿元,对该区70358户危房进行了改造;为了解决市民行路难、行车难的问题,我们认真实施畅通工程;为了解决冬季供暖问题,保证老百姓住上“暖屋子”,我们在供暖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仍决定今冬比往年延长供暖10天,等等。所有这些,都使人民群众深切地感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党的关怀下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得民心是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必然结果。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政之所要,在乎民心”,“民贵君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些思想精华至今仍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毛泽东也深刻地指出,我们有两方面的工作:“我们的第一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只有在做了这一方面的工作,并确实产生了成效之后,我们去做第二方面的工作——向人民要东西的时候,我们才能取得人民的拥护。”他还告诫我们:“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这就是欲“得”之,必先予之。正因为共产党始终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保护人民的利益,才使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正是这种长期形成的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才保证了我们党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繁荣昌盛。所以,“得民心”,是我们的一笔巨大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胜利之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的思想愿望作为想问题、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取得人民的支持。

3.精神状态是落实“三个代表”的保障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始终保持一种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是事关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事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事关我们事业成功的大问题。”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把“三个代表”落到实处必不可少的保障。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必须树立攻坚克难、知难而进的雄心壮志。哈尔滨是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时间比较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落实“三个代表”,把经济搞上去,为人民办实事,攻克改革难点,突破发展重点,绝非轻而易举。因此,必须树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雄心壮志,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毫不气馁,以愚公移山之志、精卫填海之功,攻坚克难,全力突破,加快改革发展,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必须发扬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励精图治、埋头苦干是在敢于正视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前提下,善于在困难中发现、抓住和用好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甘于吃苦,锐意进取,有所作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改革和发展越是艰难,就越需要有这种精神。否则,就什么希望也没有。等,等没了机遇;靠,靠没了志气;要,要没了脸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光说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要有一个闯的勇气、干的恒心和赶的壮志,切实克服“怕”的思想、“满”的观念、“懒”的作风,“僵”的痼疾,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切实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必须倡导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落实“三个代表”,要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明确“主题”,突出“主线”,牢记“主旨”,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把功夫用在求实务实上,要彻底改变那种整天浮在上面,在办公室里定政策,在文件堆里找办法的现象,坚决克服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的形式主义。要坚持说实说、办实事、求实效,而不是说假话、办虚事、求虚名。对看准了的事情,要煞下心来,躬下身去,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对已经确定的任务和目标要坚决迅速、不折不扣地抓紧抓好抓出实效。惟其如此,才能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促进实实在在的发展,给人民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市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